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时间:2022年08月18日     作者:英美达    浏览:2826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根据 2020 年中国最新数据,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 120 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 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 5 年生存率不足 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为进一步提高胃癌诊疗规范化水平,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于2022年4月11日发布《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以下是该指南要点内容:



01
01概述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根据 2020 年中国最新数据,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 120 万,中国约占其中的 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 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 5 年生存率不足 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02
02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 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 贫血、乏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 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隐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 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 ;女 性 患 者 于 下 腹 部 扪 及 可 推 动 的 肿 块 , 应 考 虑 Krukenberg 瘤的可能;③胃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

其中, 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 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的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同时也为诊治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充分的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 

  1. X 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定位诊断优于常规 CT 或 MRI,对临床医师手术方式及胃切除范围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因简便易行、灵活 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可作为胃癌患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充盈胃腔之后常规超声可显示病变部位胃壁层次结构, 判断浸润深度,是对胃癌 T 分期的有益补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超声双重造影可在观察病灶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观察病灶及周围组织的微循环灌注特点;此外超声检查可发现腹盆腔重要器官及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 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超声引导下肝脏、淋巴结穿刺活检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及分期。

 

3.CT 

CT 检查应为首选临床分期手段,我国多层螺旋 CT 广泛普及,特别推荐胸腹盆腔联合大范围扫描。在无 CT 增强对比剂禁忌情况下均采用增强扫描,常规采用 1mm 左右层厚连续扫描,并推荐使用多平面重建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部位、 肿瘤与周围脏器(如肝脏、胰腺、膈肌、结肠等)或血管关系及区分肿瘤与局部淋巴结,提高分期信心和准确率。为更好地显示病变,推荐口服阴性对比剂(一般扫描前口服 500~ 800ml 水)使胃腔充分充盈、胃壁扩张,常规采用仰卧位扫描,对于肿瘤位于胃体下部和胃窦部,可以依检查目的和患者配合情况采用特殊体位(如俯卧位、侧卧位等),建议采用多期增强扫描。CT 对进展期胃癌的敏感性约为 65%-90%, 早期胃癌约为 50%:T 分期准确率为 70%-90%,N 分期为 40%-70%。因而不推荐使用 CT 作为胃癌初诊的首选诊断方法, 但在胃癌分期诊断中推荐为首选影像方法。

4.MRI 

推荐对 CT 对比剂过敏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转移者使用。MRI 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可酌情使用。增强 MRI 是胃癌肝转移的首选或重要补充检查,特别是注射肝特异性对比剂更有助于诊断和确定转移病灶数目、部位。腹部 MRI 检查对了解胃癌的远处转移情况与增强 CT 的准确度基本一致,对胃癌 N 分期的准确度及诊断淋巴结侵犯的敏感性较 CT 在不断提高,MRI 多 b 值弥散加权成像对胃癌 N/T 分级有价值。MRI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随着磁共振扫描技术的进步,对于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CT 平扫不能明确诊断,或肿瘤导致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无法完成时,推荐依据所在中心实力酌情尝试 MRI。

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正 电 子 发 射 计 算 机 体 层 成 像 (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可辅助胃癌分期,但不做常规推荐。如 CT 怀疑有远处转移可应用 PET-CT 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另外,研究显示 PET-CT 对于放化疗靶向治疗的疗效评价也有一定价值,但亦不做常规推荐。在部分胃癌组织学类型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代谢之间的呈负相关联系,如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通常是 18F-FDG 低摄取的,故此类患者应慎重应用。

6.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骨扫描在探测胃癌骨转移病变方面应用最广、经验丰富、 性价比高,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在脊柱及局限于骨髓内的病灶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可与 MRI 结合提高探测能力。对高度怀疑骨转移的患者可行骨扫描检查。 

7.肿瘤标志物 

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为我们提供了动态观察肿瘤发生发展及临床疗效评价和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了检出率和鉴别诊断准确度。建议常规推荐 CA72-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 CA19-9 , 可 在 部 分 患 者 中 进 一 步 检 测 甲 胎 蛋 白 (alpha-fetoprotein,AFP)和 CA125,CA125 对于腹膜转移,AFP 对于特殊病理类型的胃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价值。CA242 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Ⅰ和 PGⅡ的敏感性、特异性尚有待公认。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常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8.胃镜检查 

(1)筛查:

1)筛查对象:胃癌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较低(33/10 万), 内镜检查用于胃癌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且患者接受度低。因此,只有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才是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建议以 40 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 1 条和第 2~6 条中任 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 40 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 吸烟、重度饮酒等)。

2)筛查方法:见图 1。血清 PG 检测:我国胃癌筛查采用 PGⅠ浓度≤70 μg/L 且 PGⅠ/PGⅡ≤3.0 作为胃癌高位人群标准。根据血清 PG 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胃泌素 17(gastrin-17,G-17):血清 G-17 浓度检测可以诊断胃窦(G-17 水平降低)或仅局限于胃体(G-17 水 平升高)的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钡餐:X 线钡餐检查可能发现胃部病变,但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已被内镜检查取代,不推荐使用 X 线消化道钡餐进行胃癌筛查。内镜筛查:内镜及内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近年来无痛胃镜发展迅速,并已应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胃镜检查的患者接受度。

(2)内镜检查技术 

1)普通白光内镜:普通白光内镜是内镜检查技术的基础,对于病变或疑似病变区域首先进行白光内镜观察,记录病变区域自然状态情况,而后再进行其他内镜检查技术。

2)化学染色内镜:化学染色内镜是在常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将色素染料喷洒至需观察的黏膜表面,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对比更加明显。物理染色(靛胭脂、亚甲蓝):指染料与病变间为物理覆盖关系,由于病变表面微结构与周围正常黏膜不同,染料覆盖后产生对光线的不同反射,从而突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界限。化学染色(醋酸、肾上 腺素):指染料与病变区域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病变区域颜色,突出病变边界。

3)电子染色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可通过特殊光清晰观察黏膜浅表微血管形态,常见电子染色内镜包括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技术及智能电子染色内镜。

4)放大内镜:放大内镜可将胃黏膜放大并观察胃黏膜腺体表面小凹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可用于鉴别胃黏膜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恶性病变的边界和范围。

5)EUS:EUS 是将超声技术与内镜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内镜诊疗技术。用于评估胃癌侵犯范围及淋巴结情况。

6)其他内镜检查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可显示最高可放大 1000 倍的显微结构,达到光学活检的目的。荧光内镜:以荧光为基础的内镜成像系统,能发现和鉴别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癌前病变及一些隐匿的恶性病变。但上述方法对设备要求高,目前在临床常规推广应用仍较少。

(3)胃镜检查操作指南:

胃镜检查是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内镜检查前必须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和去黏液剂等。经口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 察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及十二指肠降部。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胃体、胃底 贲门、食管退出。依次全面观察、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及倒转镜身等方法观察上消化道全部,尤其是胃壁的大弯、 小弯、前壁及后壁,观察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及 内腔的形状等。如发现病变则需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及范围, 并详细在记录表上记录。检查过程中,如有黏液和气泡应用清水或去泡剂和去黏液剂及时冲洗,再继续观察。保证内镜留图数量和质量:为保证完全观察整个胃腔,如果发现病灶, 另需额外留图。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国内专家 较为推荐的是至少 40 张图片。必要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等图像增强技术。

 

(4)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分型:见图 2。

1)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分型依照 2002 年巴黎分型标准及 2005 年巴黎分型标准更新。浅表性胃癌(Type 0)分为隆起 型病变(0-Ⅰ)、平坦型病变(0-Ⅱ)和凹陷型病变(0-Ⅲ)。0-Ⅰ型又分为有蒂型(0-Ⅰp)和无蒂型(0-Ⅰs)。0-Ⅱ型根据病灶轻微隆起、平坦、轻微凹陷分为 0-Ⅱa、0-Ⅱb 和 0-Ⅱc 3 个亚型。

2)0-Ⅰ型与 0-Ⅱa 型的界限为隆起高度达到 2.5 mm(活检钳闭合厚度),0-Ⅲ型与 0-Ⅱc 型的界限为凹陷深度达到 1.2 mm(活检钳张开单个钳厚度)。同时具有轻微隆起及轻微凹陷的病灶根据隆起/凹陷比例分为 0-Ⅱc+Ⅱa 及 0-Ⅱa+ Ⅱc 型。凹陷及轻微凹陷结合的病灶则根据凹陷/轻微凹陷比例分为 0-Ⅲ+Ⅱc 和 0-Ⅱc+Ⅲ型。

图片

3)早期胃癌精查及随访流程见图 3。

图片

(5)活检病理检查:

1)如内镜观察和染色等特殊内镜技术观察后未发现可疑病灶,可不取活检。

2)活检部位:为提高活检阳性率,不同类型病变取活 检时应注意选取活检部位。①带蒂病变:应于病变头部取活检,不应活检病变蒂部。

图片

②隆起型病变:应于病变顶部活检,不应活检病变基底部。

图片

③溃疡型病变:应于溃疡堤内侧活检,不应活检溃疡底或溃疡堤外侧。

图片

3)怀疑早期肿瘤性病变:直径 2cm 以下病变取 1~2 块 活检,直径每增加 1cm 可增加 1 块;倾向进展期癌的胃黏膜, 避开坏死的区域,取材 6~8 块。

4)胃镜活检标本处理指南: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 使黏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充足(大于 10 倍标本体积)的 10%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含 4%甲醛)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 大于 6 小时,小于 48 小时。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包埋时, 烧烫的镊子不能直接接触标本,先在蜡面减热后再夹取组织, 防止灼伤组织。④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制 片标准:修整蜡块,要求连续切 6~8 个组织面,捞取在同 一张载玻片上。常规 HE 染色,封片。

9.EUS 

EUS 被认为胃肠道肿瘤局部分期的最精确方法,在胃癌 T 分期(特别是早期癌)和 N 分期不亚于或超过 CT,常用以区分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病灶,动态观察肿瘤与邻近脏器的关 系,并可通过 EUS 引导下穿刺活检淋巴结,明显提高局部 T、 N 分期准确率,但 EUS 为操作者依赖性检查,因此,推荐在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或中心。对拟施行内镜下黏膜切除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下 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内镜治疗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EUS 能发现直径 5mm 以上淋巴 结。淋巴结回声类型、边界及大小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认为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圆形、类圆形低回声结构,其回声常与肿瘤组织相似或更低,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直径>1 cm;而非特异性炎性肿大淋巴结常呈椭圆形或三角形高回声改变,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均匀。

超声胃镜检查操作指南:规范的操作过程及全面、无遗漏的扫查是准确分期的基础,以胃肿瘤分期为目标的 EUS 应该至少包括自幽门回撤至食管胃结合部的全面扫查过程,为准确评估第一站淋巴结,推荐自十二指肠球部回撤。在回撤过程中进行分期评估,并且留存肿瘤典型图像及重要解剖标志处图像,如能做到动态的多媒体资料留存,可提高分期的准确率并提供回溯可能。扫查过程中应当注意胃腔的充盈及合适的探头频率选择和适当的探头放置,合适的焦距下图像更加清晰,并避免压迫病变导致错误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