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家共识发布|英美达呼吸解决方案助力肺部精准诊疗

时间:2024年06月11日     作者:英美达    浏览:144

2024年4月23日,国内首个增强现实光学导航诊疗专家共识——《增强现实光学全肺诊疗导航引导下肺外周结节诊断、定位及治疗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于《中华医学杂志》发布,该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学组组织多学科专家经过多轮的研讨制定,为增强现实光学全肺诊疗导航技术在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后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规范的临床意见和指导,将有效推动该技术在临床上的普及,为患者带来更具精准度及专家认可度的诊疗新选择。

图片

肺结节早期诊疗

是提升中国患者肺癌生存率的关键

肺癌是全世界第二大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对肺结节进行早筛早诊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近年来,各种支气管镜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肺外周结节经气道的微创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条件,极大提高了TBLB的阳性率,并衍生出一系列新兴的诊断及治疗手段。

如何对肺结节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生面对的重要问题。由于支气管分叉众多而复杂,肺结节较小且位置常靠外周,单纯凭经验寻找往往会“迷路”。专家共识将有望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化应用肺部虚拟导航及r-EBUS等技术,为肺病介入诊疗提供重要参考意义,有效推动肺部疾病早诊早治,提高患者生存率。


图片


肺部诊疗介入技术

助力肺癌早诊早治

专家共识中提到,气管内径向超声(radial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R-EBUS):R-EBUS对小气道及周围组织提供360°超声视图,可以区分肺实质、实性及半实性肺部病变,有效提高支气管镜导航引导下TBLB的诊断率,是最常用的TBLB辅助定位设备之一。临床常用的R-EBUS探头规格为先端外径≥1.4 mm,最大外径≥1.7 mm。其中,在导航引导下气道内TBLB的总体诊断率为50%~60%,如能结合CT影像及径向超声引导等辅助手段,诊断率可达85%以上。

在肺外周疾病诊断领域,英美达不仅推出了先进的肺部虚拟导航软件(VBN),还成功研发出首个1.4mm呼吸小探头超声系统(r-EBUS)结合引导鞘管套装(GS),实现了“路径引导-精准定位-安全取样-精准治疗”的一体化呼吸解决方案,为患者带来安全有效的肺部介入诊疗手段。

可通过超声气管镜导向鞘结合微型环形扫描探头来获得以及明确支气管周围解剖层次以及病灶部位,联合肺部虚拟导航技术,建立通往气道外病变部位的通道,快速准确到达病变目的地,对外周肺结节进行活检以及毛刷检查,有效提高肺部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阳性率,具有微创、安全等优势。同时缩短了引导鞘到达病灶的时间,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患者麻醉风险。

在肺部疾病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英美达将继续深耕肺部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创新技术临床应用,助力实现肺癌“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